您好,欢迎来到世家鉴藏!   [请登录] [免费注册]
鉴定邮箱:chinajdsj@163.com   用户中心 | 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
新闻 > 收藏新闻 > "金陵三友"直追唐宋风雅 画展曾被雅贼盯上(图)

"金陵三友"直追唐宋风雅 画展曾被雅贼盯上(图)

2010/7/12 11:47:23中国鉴定世家网

分享到:

  •  

     

    人民网图片

    单人耘先生作品 快报记者 辛一摄

    俞律先生作品 快报记者 辛一摄

    常国武先生作品 快报记者 辛一摄

    “金陵三友”单人耘(左一)、俞律(中)、常国武在一起赏析字画

      不久前,南京广电书画院院长戴乔奇收到了一则短信,短信写道:“我愿意和您一起,代表三老向南京市政府申请一笔‘南京城市名片之金陵三友文化传播基金’,在国内一线二线城市各地艺术中心举办‘80后的金陵问候’亚洲巡回展……”

      短信是一位名叫齐啸虎的南图读者发来的,他所说的“金陵三友”指的是单人耘、俞律、常国武三位老先生,不久前,他们刚刚在南图一楼的古岸艺术中心办完诗书画展。这三位老先生的作品有何特别之处?为何会被喻为南京的城市名片?在戴院长的引荐下,记者见到了三位老先生,他们的传奇经历和高深的艺术造诣让记者叹为观止。

      “金陵三友”诗书

      画展被“雅贼”盯上

      “金陵三友”得名于中国文化中的“岁寒三友”。84岁的单人耘先生居长,是“三友”之中的松;82岁的俞律先生,年龄居中,是竹;81岁的常国武先生,因年龄最小,被誉为三友之末的梅。

      多年来,三位老先生蛰居南京,在本职工作之余,或吟诗赋词、或作画、或写书法,在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。然而,因向来低调,他们的画作在市面上流通并不多。2010年6月,三人第一次联合举行诗书画展,轰动艺术界。

      对于单人耕先生和俞律先生来说,举办展览不是第一次了。而对于“书法怪杰”常国武先生来说,这样的展览还是第一次。此前,不断有人愿意出钱出力为他办书画展,都被他婉言谢绝了。这一次,有感于“金陵三友”的雅号,他打破常规,也参与了展览。

      此次画展,还发生了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,常国武先生的一幅扇面,居然被偷了。起初,戴乔奇和常国武深感痛惜,后来,戴乔奇想起来,上世纪70年代,林散之先生在办展览时,也丢了一幅字,两相比较,倒也释然:“说明作品得到了观众的肯定,他拿了说明他欣赏他懂,也算得其所,只是手段太让人遗憾了。”

      戴乔奇告诉记者,在这次诗书画展前,向来默契的三老,早就被人誉为南京书画界的“三驾马车”,南京的许多园林式建筑,其上的对联和碑记,都有他们的杰作。他们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各有千秋,但有个共同点是,都师出有名,是前辈大家的弟子:单人耘先生在诗书画方面直接师从林散之;俞律先生则是一代宗师李可染的女婿,更是京剧名家苏少卿的弟子;在书法方面有独特造诣的常国武先生,是著名学者、书学大家胡小石的弟子……

      “金陵三友”的另一个特点是:个个有癖,或诗或画或书或乐,都不是其本职工作。“人无癖不可与交,以其无深情也。”戴乔奇援引明朝散文家张岱的名言,高度评价三老,“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现代,他们对艺术本身的钟爱与珍视更显可贵。”

      “闻名不如见面”,在戴院长的引荐下,记者有幸一一拜访“金陵三友”。

      “松”之诗人单人耘

      早年写下了继“锄禾日当午”后唯一的爱农警句

      单人耘先生是江浦县(今属南京市浦口区)人,出生于1926年。他从小就跟着外祖父彭绍樵读古文,学书法,“我的外公不得了,他是前清的一个武举人,穷苦出身,但是他的文学很好。”

      十三岁时,父亲送单人耘去拜林散之为师,学写诗、画画。单人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林散之的情景,“第一次见面,就像一个小孩子见到一个仙人一样。因为林老是非常喜欢诗的,看我会作诗就收我为弟子了。我当时以为林老是个书画家,但是到他那一看之后才知道他更是个诗人。林老的诗高雅极了,我在十三岁的时候跟他学习时,就知道林散之先生的诗书画在历史上能占有一席地位。他的诗比画好,比书法好。”

      单人耘的少年时代,正值国难当头。那时南京沦陷,日寇大肆屠杀,在江北的单人耘,亲眼看到国民党的一些长官贪图享受,无心抗战。十三岁的他饱含热泪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《战马咏》:皓月清风夜,振辔独长鸣。将军宴未醒,江南寇如林。

      十五岁时,单人耘写下了一组爱农诗,其中有这样的句子:“烟蓑雨笠不离身,早起迟眠历苦辛。谁使农夫饥饿甚?一犁养活半城人。”

      青年评论家宣伟强如此评价单人耘早年的这首诗作:“这是继李绅‘锄禾日当午’之后唯一的爱农警句。此诗是单人耘的早期代表作,必将载入中国文化史册。”

      1947年,单人耘考取金陵大学农学系经济专业,虽工农科,却不忘文艺,常去文学系旁听。上世纪50年代单人耘大学毕业不久后,就因为时代原因而“失业”,在艰苦的环境里,他无心书画。上世纪60年代,单人耘在江北的中学教书,与林散之重逢,这才重新提笔。文革中,厄运又至,单人耘全家被下放到苏北农村。逆境中,单人耘看到了农民身上的闪光点,他写下了许多赞美农民的诗句。

      晚年的单人耘,从南京农业大学退休后,成为江苏文史馆馆员。吟诗作画写字,他的晚年别样精彩。在新近创作的一幅山水小品画作上,单人耘题上了这样的句子:“景愈简而愈妙,笔愈老而愈媚。”寥寥几笔,是其一生的写照。

      “竹”之画家俞律

      学唱京剧,与岳父李可染师出同门

      俞律先生的为人与雅号“竹”颇似——谦和、虚心、宽厚,在与记者交谈时,他始终面带微笑。

      俞律是在上海长大的,他的父亲是上海沪江大学的老师,教授国文。俞律从小就跟父亲学写古诗,文字功底深厚,这使得他有机会进入文联工作,并出版了散文集和短篇小说集。但被认为是散文家的俞律却始终觉得,更适合他的职业,其实是戏曲。“受父亲的影响,我从小痴迷戏曲,常去上海的天蟾舞台看戏。那里常常有梅兰芳、尚小云、谭鑫培这样的京剧大家来表演,我看着看着,也唱上了。”

      1948年,正在上海光华大学二年<


微信扫描,
以添加世家微信公众号
获取更多鉴定或收藏资讯

关于世家 | 专家团队 | 精品赏析 | 藏品鉴定 | 资质信息 | 资费标准 | 如何汇款 | 常用工具 | 网址大全 | 联系我们 | 人才引进

Copyright ?2005-2015 世家鉴藏 北京抱贤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57692号-1

鉴定咨询电话: 010-65597260 65597261 13718700323传真: 010-65597261
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大街67号 邮编:100006

交易|修复|培训|咨询电话: 13681104461

世家新浪微博: chinajdsj

世家鉴藏工作时间:周日至周五(周六休息)8:30-18:00

鉴定邮箱: Chinajdsj@163.com